查看原文
其他

“尔识真理,真理释尔”和art deco中餐厅

2017-01-14 老周 老周望野眼

年节快到了,亲朋好友总要“聚一聚”。中国人聚在一起能干什么呢?无非就是吃啊。公款吃喝本来就轮不上,自己花钱打打牙祭总可以。难得有一个中午的空闲,就和几个老友约了顿饭,为了吃,更为了说说话。群里收到短信,一看:哟!圆明园路。




约的是午饭,时近中午竟生出些事来,好不容易忙好,时间已经很紧了。偏偏出租车不好打,只能扫了一辆“摩拜单车”飞驰而去,十指完全冻僵,只能随他去了。根据地址按图索骥,圆明园路133号,原来是在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里啊!



餐厅走廊


一顿饭吃得谈笑风生,老朋友聚会,吃什么永远不重要,谈往事,谈未来,谈事业,谈孩子……可以谈的事情太多,桌上的菜,似乎只是点缀了。但这顿饭吃的有趣,往事、未来,事业、孩子……都谈了,但谈的最多的,还是这幢建筑,这幢任何一个细节都闪耀着art deco(装饰艺术)精华的大楼,那可比任何话题都要有趣呢。



女青年会大楼楼梯的地毯


根据记载,女青年会大楼建于1927-1933年,由民国时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李锦沛设计。楼高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面朝东,5层以上逐层后退成阶梯状。外墙褐色清水砖墙,建筑的细部有众多石刻莲瓣须弥座勒脚,堪称中西合璧的经典。大楼有井口式的天花和简化的仿和玺彩画,使该大楼既有现代建筑的体型轮廓,又有中国建筑特色。而装修方面,则是典型的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请客吃饭的老友是装饰艺术的忠实爱好者,曾经拍摄过众多装饰艺术建筑的摄影作品,吃饭放到这里,还真是有心了。



外滩源鸟瞰


圆明园路如今成了寸土寸金的“外滩源”,当年却十分破败。大学时代从江湾骑自行车回家,过了乍浦路桥,我总喜欢绕个圈子到圆明园路和虎丘路转一转,看一看这里的老房子。毕业以后有一位同学在某家国际顶级广告公司上班,借的也是圆明园路的房子。女青年会大楼记得以前不是餐厅,应该也是机关单位,后来被我找到资料,原来上海市市容监察总队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曾经共用过这幢大楼。


圆明园路133号2004年时的样子


设计女青年会大楼的李锦沛,说来有点意思。李锦沛,字世楼,祖籍广东台山,190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的求学经历堪称传奇,在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都上过学,参与设计过新泽西城基督教青年会、纽约时报馆大楼等。1923年,年仅23岁的李锦沛作为基督教青年会的建筑师来到上海,参加青年会大楼(现西藏中路宁海路口)的设计。1927年在中国独立开业,1929年负责中山陵设计的吕彦直病逝,李锦沛接手中山陵项目,另外还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



李锦沛和他的作品: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中山陵、青年会大楼和女青年会大楼


有意思的是,李锦沛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黄皮白心ABC,没有读过中国书(会不会说中国话不清楚),但他的设计却总是中西合璧,建筑的结构是西式的,但细节却完全是中式的,宝塔般层叠出挑的屋顶和朱红的柱子成为他鲜明的符号。在女青年会大楼里徜徉,尽管已经经过了九十年的岁月,仍能处处感受到李锦沛的匠心独运。


女青年会大楼的天花


女青年会大楼的窗棂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锦沛回到美国,此后没再回到中国。更有意思的是,李锦沛回到美国以后,“中国风”成了他的招牌,他承担了美国纽约唐人街大量建筑的设计工作,设计风格转为纯粹的中式。无论是店面设计还是公寓改建,李锦沛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他在中西方建筑风格之间自如地转化,西学为骨,中学为肉,在建筑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


李锦沛在纽约唐人街设计的作品



李锦沛(1900-1968)


上海的女青年会大楼是李锦沛1933年完成的作品,当时他只不过33岁。说到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倒也有些故事可讲。协会创建于1923年,是中国第一个女青年会组织,志在联合全国女青年会组织,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益,宋美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这里做英语教师。



女青年会大楼的门头今昔对比


不过,岁月已经改变了一切。我们餐毕走出大楼,准备各自告别时,老友对我说:“我让你看一样东西!”走到大楼的东南角,指着一块石头上的铭文对我说:“你能认出这上面写的什么字吗?”字迹已经因为岁月的磨砺而模糊不清了,甚至我怀疑在特殊年代曾经被“处理”过。老友说道:“这是女青年会的会训:尔识真理,真理释尔,这是文言文,《圣经·新约·约翰福音》里的话,就是我们熟悉的白话文‘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尔识真理,真理释尔


还是要感谢近年来大红大紫的art deco风吧,光靠这块刻着福音书里句子的石头,我想这幢房子是保不住的,也不会成为高级餐厅。老友不说,我完全认不出石头上的字了,就像这座城市很多的历史,没能成为餐厅会所俱乐部的历史,留下的就只有雪泥鸿爪,就像曾经细心镌刻的字迹一样,模糊不清了。


最近我还写了

三十四年前,他曾让国人首次领教何为现代足球

老西门,消失的岂止纪念碑……

茶馆对坐棋一局 仙家岁月也无多

属于2016年的50个小确幸


欢迎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